[Share • 生活在他方]
  
 旅行時借住在朋友家,或在當地沙發衝浪的時候,常會遇到一件有趣的事。朋友或沙發主聽到我想去的地方、想吃的食物,露出很驚訝的表情:「啊!我知道那個,但我沒去/沒吃過」。
  
 像在格陵蘭的時候,晚上站在沙發主Claus家的陽台等極光,Claus要我別等了,與其在外面冷得半死,不如趕快進去喝熱茶,「不就是極光嗎?」他說他都看膩了。
  
 在耶路撒冷,沙發主Ira常和沙發客們一起煮晚餐,一起聊今天大家去了哪。曾經搭便車環遊世界的他,在耶路撒冷居住多年,還是有很多地方沒去過。「覺得好像很不錯,總想著下次有空再去,但最後都沒去。」
  
 我自己也一樣,身為新科台南人,我很怕朋友問我台南有哪些好吃的東西,我對吃要求很低,有吃就好,從前吃飯時間趕稿又肚子餓,很常在小七解決,買個飯糰加飲料就在座位區寫。美食集中的中西區因為不好停車,除非帶朋友,否則盡量避免在假日去,也不會為了吃去排隊。朋友來台南,列舉的台南美食比我知道的還多。但換成離開台南到外縣市旅遊,想著難得都去了,仍會稍微做點功課。果然生活在他方與原本就住在那個地方,行事風格是很不一樣的。
  
 在地人眼裡的平凡,到了旅人眼中常成為不凡,這中間的相遇與對話,就成為旅途的興味。要推薦陳韻文 Miss Fotogrape 的《有時出走:島嶼抒情手記》,字字句句地讀,或許這些畫面你都熟悉,就是你老家,甚至巷口的風景,但這些習以為常的平凡事物,在她筆下真是動人。我喜歡她的照片,照片裡的笑容就像漣漪,穿過紙面,讓人心裡也跟著蕩漾起來。或許是攝影師的特質使然,她的文字也極有畫面感,看似信手掂來的文字,背後是田野的功夫積累。我尤其愛讀她與居民的對話,直截又真情,想像當時的場景,她勢必是個溫暖又常保好奇的人。
  
 我喜歡看別人怎麼寫我住過、去過的城市,書中〈媽媽說,不要在十一月前去台南〉,我看見自己錯過的台南(以及台南美食),那句「唉唷排隊排成那樣,有必要嗎?我跟妳說我牛肉湯都喝巷口那一家」根本就是我會講的話。或許在這本書裡,你也會找到自己的投射,或浮現一些總被當成理所當然的日常即景,陳韻文提醒你關於平凡,以及平凡中的美好,在熟悉的城市,也能活得像旅行時生活在他方。